5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法新社记者提问,来自美国的枢机主教罗伯特·普雷沃斯特8日当选新一任天主教罗马教皇。中方对此有何评论?以及对中梵关系有何期待?
林剑表示,我们对罗伯特·普雷沃斯特枢机主教当选新教皇表示祝贺。希望梵蒂冈在新教皇的领导下,继续本着建设性精神同中方对话,就共同关心的国际议题深入沟通,共同推动中梵关系不断改善,为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作出贡献。
据媒体5月8日报道,28岁环球小姐李思萱因早前向香港大学提供假学历,讹称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从而获港大录取修读硕士课程,被沙田裁判法院判处监禁。
署理主任裁判官表示,被告不诚实取得香港大学学位后,仍进一步管有伪造的毕业证书,并在假的证书上指其成绩优异,贯彻其不诚实行为,认为所认两罪不能全部同期执行,判被告总刑期240天。
5月8日晚至9日凌晨,一场罕见的沙尘天气入川,传输高度高,迅速席卷盆地多个城市。
频频出现的“输入性”沙尘,不仅刷新了四川人对极端天气的认知,更在社交媒体上掀起热议。针对网友关心关注的问题,记者对话了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问:今年感觉四川沙尘天气很频繁,特别是近两个月,是为啥?
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今年以来,四川出现了多次输入性沙尘并造成污染天气。沙尘从哪儿来?四川盆地的沙尘主要来自蒙古国西南部及我国内蒙古西部、甘肃中西部等地。今年沙尘频发原因是主要沙源地蒙古国78%的国土受荒漠化威胁,沙化土地为沙尘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冬末春初蒙古高原是冷空气南下通道,强大西北风将地表沙尘卷起。
今年沙尘为什么喜欢“光顾”四川?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沙尘飘扬高度高,如3月的沙尘能达3000米甚至4000米,超过秦岭最高峰。二是寒潮来临前后冷热差异大,梯度风强烈,助长沙尘翻山南下。三是西路寒潮下,大风轴线正对四川盆地,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的黄沙混合后,以短路径直抵四川盆地。
问: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沙尘天气有什么特点?沙尘为啥总是“袭击”广元、成都、德阳、绵阳这些地方?
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与历年相比,今年沙尘天气呈现传输高度高、影响范围广、污染程度重等特点。如5月8日晚至9日的沙尘传输高度达到平流层,远超以往。
蒙古国上空常年有蒙古高压,不同区域大气层间气压差强烈,推动大气强烈地水平和垂直运动,为沙尘提高运行高度提供动力。同时,今年春季蒙古国和我国西北地区多次出现大风天气,沙尘在反复作用下不断堆高。
沙尘主要是从北方传输进入四川,吹北风时盆地北部城市易受沙尘影响。在进入四川盆地之后,受地形影响沙尘快速沉降,造成广元、成都、德阳、绵阳等地发生污染。
5月9日,江苏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审查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王斌出生于1967年1月,江苏扬州人。王斌曾长期在江苏省物价局工作,2004年11月,王斌履新洪泽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次年1月去代转正,后于2005年12月任滨海县委书记,2006年1月任滨海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2009年12月明确为副市级。2012年5月,王斌任泰州市副市长,随后历任江苏对口支援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等职。2020年3月,王斌出任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2023年9月任江苏省人社厅厅长,直至此番被查。
针对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21级学生刘某乔发布论文情况,5月8日晚,重庆大学发布《情况说明》称,该校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核实,若发现有不当行为,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近日,有媒体刊登了100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代表、100名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代表和100名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代表名录。其中,即将毕业的刘某乔上榜。该文介绍称,刘某乔获“微瑞杯”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西南赛区一等奖。发表SCI一区期刊论文5篇、SCI二区期刊论文9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担任两学期助教,累计工作时长60小时,学业帮扶志愿服务时长累计24小时。
一名本科生发表SCI期刊论文14篇、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刘某乔因此受到质疑。几乎与此同时,一篇《关于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江学者刘某华等严重学术不端问题的举报信》(下称《举报信》)在网上流传。《举报信》称,刘某华等教授在科研论文发表中存在严重的编造实验内容、变造实验数据及重复发表实验成果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涉及论文20余篇。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刘某乔发布的14篇论文中,她均不是第一作者;这些论文的作者中,刘某华的名字也在列。此外,在包含刘某乔署名的发明专利的列表里,刘某华的名字多为第一作者。有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刘某乔为刘某华的女儿。
据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官网介绍,刘某华为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负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庆市121科技支撑示范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获权50项),出版专著4本,出版教材2本,获权软件著作权3件。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5年5月9日,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组织商务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海关总署、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邮政局等部门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现场会,部署各项具体工作。
会议指出,加强战略矿产资源出口管制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国家对镓、锗、锑、钨、中重稀土等战略矿产实施出口管制以来,部分境外实体与境内不法人员相互勾结,不断翻新走私出口手法,试图逃避打击。为避免战略矿产非法外流、遏制走私势头、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同时促进合规贸易、保障产供链稳定,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成为当前迫切且重要的工作任务。
会议强调,各部门要聚焦战略矿产领域,加强源头管控,形成打击合力,针对伪报瞒报、夹藏走私、“第三国”转口等典型规避手法,重点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要坚持法治思维,完善行刑衔接,依法加快办理并公布一批违法出口案件,深挖幕后非法实体和走私网络,坚决打深打透,对不法分子形成有力震慑。
当地时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与英国达成一项新的贸易协议,进一步扩大双方产品的市场准入,撤回部分特定领域的关税。
据路透社报道,此次英美贸易协议的谈判涉及了工业、农业等方面。英国在协议中同意将对美平均关税从5.1%降至1.8%,但美国仍将保持对英征收10%的基准关税。双方同意在进口牛肉方面进行互惠市场准入,美国将解除对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制造的航空发动机及航空零部件的关税。同时,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英国将购买价值100亿美元的波音客机。
另据美联社报道,此次协议中,英对美科技公司征收的数字服务税没有变化,涉及制药、半导体、关键矿产等领域的谈判仍在进行中。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记者周圆、张辛欣)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该技术要求对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等作出规定。
近年来,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美观、科技感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市场上的车门把手产品呈现出工作原理、形式多样化趋势,在市场应用过程中暴露出强度不足、断电失效、识别操作难、夹手等潜在逃生和救援风险。
该技术要求规定了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度要求与试验方法、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
据媒体报道,近日,刘女士3岁的女儿因不明原因眼神呆滞,无法正常行走。“孩子这一个月突然跳不起来,走路像踩棉花,头发大把大把掉……”刘女士描述。
当地医院怀疑孩子中毒,于是转诊至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南华大学附属职业病防治院)。经检测,血铊、尿铊值均远超标,确诊为急性铊中毒。
5月9日上午,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中毒医学科接线的医护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上述3岁女童怀疑系被人投毒,“据了解是因为大人之间的恩怨”。因为发现、治疗得早,女童目前已痊愈。上述医护人员介绍,一般人在生活中比较难接触到铊。记者尝试向医院获取女童家属联系方式,工作人员称不便透露患者隐私。
就3岁女童铊中毒一事,记者致电医院辖区的东塘派出所,一名接线人员表示,如需查询立案信息或案情进展,需由报警当事人或家属前来咨询。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宣传科工作人员9日表示,据其了解,女童是湖南人,常住在山东,去年4月左右女童出现脱发等症状,到该院门诊就医。经过相关毒物检测,发现该女童血铊、尿铊值均超标,治疗约一个月后,女童痊愈出院。为查明中毒原因,医院建议家属报警,“通过家属的反馈,警方确定是人为投毒”。
目前,对于女童铊中毒的确切原因暂无法核实。
女子在人行道上边打电话、边行走,突然转身,与身后的男子相撞摔倒,造成骨折,导致十级伤残。女子索赔18万元,最终经法院调解,男子赔偿了7万元。日前,发生在青岛的一起案例引发网友关注。
在青岛电视台一档普法节目中,青岛李沧区法院立案庭庭长韩继升介绍了本案:法官调取了监控记录,证实刘女士在前方无突发情况的状态下突然转身往回走,对于事故的发生存在较大的过错,但是,又认定“王某存在未保持安全距离的过错”,是事故发生的次要原因。后经法官多次调解,由王某赔偿刘某7万元,案件了结。
我国《民法典》明确的一般侵权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即,“无过错不担责,有过错才担责”,除了机动车事故等法定特殊情形之外,要求证明侵权者对损害结果的发生存在“过错”,才需要承担责任。
女子在人行道边打电话边行走时,突然转身,与身后的男子相撞,摔倒骨折,有损害结果,有形式上的“侵权行为”(毕竟是和男子相撞导致的受伤),但是,后面好好走路的男子的“过错”体现在哪里?所以,法官在解释本案时,强调男子“没有保持安全距离”,将之认定为“过错”,从而要求承担法律责任。
那么,好好走路的男子,能不能预见到对方会突然转身往回走?有没有反应的时间?所谓“安全距离”要保持多少合适?如果本案的处理成为一般性的民事规则,所有人走路是不是都得“保持距离”?
之前,北京法院公布过一起类似的案件——行人逆行被绊倒致死案。
2019年,北京某车站的进站口处,67岁的王老太在离开闸机逆行时,与身后正常排队检票的刘女士相撞,被对方的行李箱绊倒跌地。之后,王老太因为脑出血而不幸去世,王家人索赔62万元。
最终,法院驳回了家属的所有诉讼请求,法院认为:第一,王老太转身逆行而出,更应避让顺行的旅客并观察周边情况,本人对被绊倒的损害具有过错。第二,刘女士正常进入检票口,绊倒的事发全程不足4秒,“刘女士无法预见,亦无法在瞬间作出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的判断”。法院总结说:行走的安全注意义务应由转身逆行者负责,不应将高度注意义务强加于他人身上。
对比两起“转身伤害案”的不同处理,在没有充分披露案情的情况下,不能简单地说两案就是“同案不同判”。回过头看,公众对青岛这起案件反应这么大,一定程度上是代入了被撞男子的角色:自己好端端地走着路,前面的人突然转身,撞在自己身上,自己还要赔7万块钱。用公众朴素的表达,这就是“无妄之灾”了:每一个公民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不能将安全注意责任不合理地转嫁他人。